来到厚脸皮借用器材第四弹(之前为Eggleston Isabel、乐富豪爱乐绅2、美声700),这回分享的是鼎鼎大名的宝华B&W 805D3书架音箱,关于这对音箱其实已经无需多说,一直坚挺的价格,加上在市场中大受欢迎就已经证明了其魅力所在。现在更是推出了805D4,据闻性能更上一层楼,当然价格也是一路见涨。在出掉JBL 4338之后,我曾经有过搭建一套高端书架音箱系统的想法,在丹拿C1铂金版和宝华805D3之间反复徘徊观望,期间也去听过了C1铂金版,感觉不是我喜欢的类型,然后就把目光放到了805D3上。正好老朋友李慕白同学慷慨地借了这对音箱给我,就有了这篇小文。

李慕白借我的这对B&W805D3是常见的红木色,但其实还有白色、黑色以及尊贵版的805D3,我感觉白色更加衬我的家居风格。当然红色版本在国内确实是最受欢迎的,具体原因我也不敢确定,也许是因为更加沉稳的缘故?
其实说到宝华800系音箱,我第一印象就是那个经典的黄色凯夫拉中低音单元,可以说那已经成为了B&W的标志之一了,包括805D2也是那个单元。而805D3则改成了银灰色的continuum振膜材料,而且是固定在铝质柱形边框上。而高音单元则是使用了第三代钻石高音,同样也是固定在箱子的顶部,成为805最为显眼的特点。

如果回溯起来,你会发现在其实805D系列真正算起来只有三款:805D2、805D3以及最新的805D4,那是因为805系列从第二代钻石高音时才开始使用,因而命名为805D2。简单整理了一下805系列的发展历程,大致历史如下:1990年-Matrix 805,1998年-Nautilus 805,2005年(B&W进入钻石高音时代)-805S(是的,没有用到钻石高音,当年800系分为D系和S系,钻石高音只用在了800D、801D、802D、803D上),2011年-805D2(终于D/S两派统一为Diamond系列),2015年-805D3,2021年-805D4(此处不包括signiture 805系列产品)。
说回805D3的钻石高音,造型很有特色,很容易让人想起B&W扬名世界的鹦鹉螺音箱,因为该高音单元也确实脱胎自鹦鹉螺。第三代的钻石高音相比第二代来说据闻提升巨大,第二代钻石高音高频去到28KHz,但再往上衰减就很明显,而新一代单元则可以去到70KHz,就非常适合Hi-Res等高规格的音乐重放了。

另外一个值得一提的是高音箱由铸铝改为了原块实心铝材刨挖而成,这样一样不但增加了重量,而且内部结构、背压负载管道也和箱身一体化,从而更加坚固,更大程度上减轻箱体共振。据称上一代的管状结构在4Hz已经有比较明显的谐振,而这一代则到16Hz方有,同时也可以大幅度提升散热效果,官方宣称整体改进非常大。
805D3尽管依然是宝华引以为傲的6.5英寸无悬边中低音,但却一改标志性的黄色凯夫拉音盆,采用了continuum cone振膜,据B&W宣称该材料历经八年方研发成功,相比之前kevlar单元来说失真更低。中间的相位锥也由原来的硬子弹状改为了软半球状。此外在这里还可以很清楚看到中低音单元是通过铝质柱形边框固定在箱体上,可以有效减少声波绕射,而805D2是直接镶嵌在面板上。

805D3箱体乍看起来与805D2并无太大分别,同样是采用了Matrix矩阵式骨架,但其实还是有很多不同的,最直观的地方在于前面板也由805D2的平面改为了弧面,这样一来就只剩下箱体底部是平面的了。其次就是D3系列采用夹板取代MDF来制作Matrix矩阵骨架,厚度加倍,这样重量更重也更稳固。再次新D3系列使用了铝材部件,在箱体重要结构处进行加强。
写在最后:
B&W 805D3在这个价位和尺寸上,我确实找不出什么明显的缺点。我认为在6.5英寸的书架箱里面805D3不愧是天花板级别的存在,难怪会成为众多发烧友梦寐以求的极品音箱之一。当然其价格确实也不算便宜,让它难以从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